不同计量属性下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业务会计处理研究
-
摘要: 融资是企业必不可少的一项业务,具有典型的多计量属性并存的特征。现行企业会计准则将以前单一的计量属性扩展为5种计量属性,不同计量属性存在各自的优点和缺陷。在不同计量属性的影响下,企业对未确认融资费用摊销容易产生差异。基于上述原因,以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业务作为研究重点,结合案例分别运用不同计量属性对未确认融资费用摊销额进行计算。研究表明,当公允价值较小时,选择不同计量属性会对未确认融资费用摊销额产生较大影响。为降低不同计量属性下各期摊销额计算结果的差异对利润的影响,企业需要对实际利率进行重新计算。
引言
受物价变动、会计国际化和会计职能内涵不断外延等因素影响,同时为了准确计量各种经济业务,现行企业会计准则将以前单一的计量属性扩展为5种计量属性(历史成本、公允价值、重置成本、可变现净值和现值)并存。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具有可靠性强、操作简便等优势,因此现阶段该种计量属性仍处于主导地位。但是,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也存在不能反馈真实信息、信息相关性较差等缺陷,特定情况下其他4种计量属性能起到有效的补充作用。对于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业务而言,现行租赁准则规定融资租赁前提下企业需要将最低租赁付款额计入“长期应付款”,租入资产入账价值应该为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的低者,两者差额计入“未确认融资费用”。现行会计准则下“长期应付款”和“未确认融资费用”两个会计科目的计量属性分别为历史成本和现值,导致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业务不同科目存在多种计量属性的情况。实务中,不同计量属性的运用容易导致计算结果存在一定差异,进而对企业利润产生诸多消极影响。因此,本文结合案例运用不同计量属性计算未确认融资费用摊销额,进一步探讨利率发生变化时的会计处理方式,以期为企业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业务会计处理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。 -
计量
- 文章访问数: 5
- HTML全文浏览量: 0
- PDF下载量: 0